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正发生深刻变革。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全面实施、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的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碳关税政策的逐步落地,正将产品的碳足迹从“加分项”变为“准入证”。对于蓬勃发展的光伏产业链而言,低碳、环保的复合材料边框/支架虽是未来所向,但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已成为国际买家采购的核心指标。
光伏出口遇阻,但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产品累计出口规模达121.78GW,同比下降5.37%。但是,组件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地区高达115个,其中对51个国家的出口额增长率更是超过100%,与2024年的33国相比,增长态势显著。其增长主要来自全球大量小规模市场,而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对非洲出口量同比增长47.5%,对大洋洲出口量同比增长23.7%,对北美洲和亚洲出口量分别增15%、12.2%。
出口遇“碳”关?绿色认证已成必答题
碳关税的核心是对进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征收额外费用。这意味着,即便复合材料产品性能优异、成本可控,若碳足迹核算不清或碳排放值过高,将直接面临出口成本激增、市场准入受阻和企业品牌形象受损。
培训班重磅亮点:权威解读“碳”索之路
为助力企业从根本上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本次第三期光伏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研发推广培训班暨光伏边框拉挤成型工艺技术专题培训班(9月8日-11日)特邀资深政策与标准解读专家,开设碳足迹专题模块,为您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决方案:
特约讲师
孙志强,国建联信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先后从事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建材行业低碳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建材、绿色制造、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降碳诊断方面标准、咨询与评价工作。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际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2篇,编写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13项,编写出版专著1本,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主讲内容:
1. 碳足迹的概念,对出口产品的意义;
2. 产品质量领跑者及质量控制能力分级标准讲解。
内容大纲:
1)产品碳足迹相关概念简述;
2)开展产品碳足迹与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3)碳足迹与质量评价/认证的关联;
4)领跑者与质量控制能力分级标准解读,
课程时长:2课时
扫码二维码报名
报名咨询:张萱 15801239385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正发生深刻变革。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全面实施、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的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碳...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的浪潮中,华能电站项目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关键工程,正以标杆姿态引领着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华能电站项目组件复材边框的配套...
通过“云租赁”生产设备和车间,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大提升;通过组团式拼单采购,单家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约6%……近年来,衡水市枣强县依托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